“有錢沒錢,回家過年”的民俗,今年要變一變了。截至11日,媒體梳理髮現,因國內多地出現新增病例,河北、河南、山西等24個省份倡議就地過節、非必要不離開當地。此外,多地明確,春節假期從低風險區返鄉者需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。
年俗之所以要適時改變,還是因為疫情的變化。現在,國內疫情呈零星散發的態勢。隨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高峯臨近,節日期間公眾出行意願提升,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存在提高的可能性。所以,要保持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力度和節奏——口罩不能摘,手要勤洗,保持社交距離依然很重要。與此同時,就地過年非常有必要。具體來説就是,減少不必要出行,少聚集、少外出。尤其在室內密閉空間的聚集,更是要避免。另外,無論在哪裏過年,家庭聚會聚餐也不宜人多,控制在10人以下是最好的。
就地過年,如何做到一呼百應?可以儘可能增加便利,發揮正向激勵的作用。譬如,可以靈活安排休假。廣東省衞健委指出,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,鼓勵企事業單位根據生產、工作情況和職工意願,靈活安排休假,引導職工羣眾在粵過年。有了靈活休假的安排,會更加有利於管控交通客流、減少聚集、保持社交距離。
也可以適當增加福利。在這方面,浙江“放了大招”。該省提出鼓勵企業採取發放“留崗紅包”、改善就餐條件、安排文化旅遊活動等措施,吸引外地員工儘量就在當地過年,有條件的地區可給予適當補助。另外,還可以發揮“頭雁效應”。湖北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一律取消集體團拜和大型慰問、聯歡等活動,北京等地提出黨政機關幹部帶頭就地過年,都有向全社會做出表率的意義。
近年來,“雲過年”逐漸興起。尤其在疫情期間,“雲過年”更為宅在家中的親朋豐富了團聚的形式。“就地過年”不妨也和“雲過年”結合起來。一大家子人試試多人視頻聊天,在微信羣裏搶搶紅包、拼拼手速,在朋友圈裏曬曬美好祝福,同樣開心喜慶,何樂而不為。
“就地過年”與“返鄉過年”是一道命題的兩個側面。對確有必要外出和返鄉的人,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前提下,也應做好出行保障,杜絕人為設障。返鄉者要配合防疫工作,嚴格遵守報備制度,細緻做好個人防護。期望普天下的人們都擁有一個平安健康祥和的春節!
廣州日報評論員楊博
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波